2019年第一季度刚刚过完,国内电商巨头京东动作频频。首先,京东高调宣布末位淘汰10%副总裁级别以上高管;紧接着是张晨卸任京东集团首席技术官(CTO),隆雨辞去集团首席法务官职务(CLO);然后,网上又传出京东从3月27日起要求员工梳理亲属及同学关系的消息。这一系列的操作,外界猜测京东可能要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大的调整。
不管这样的猜测是否最终能够得到印证,HR案例网将为大家对京东自成立以来所进行的比较大的组织结构调整进行一次梳理,希望能让朋友们获得有益的启发。
一、京东发展背景
根据百度百科的信息显示,京东公司成立于1998年,那时候刘强东在北京中关村开始创业。这个时候京东规模太小,还谈不上什么组织结构。2004——2007年,京东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相继立了上海、广州的全资子公司;然后,京东商城上线,2009年,京东自建物流公司。随着公司规模越做越大,就要牵涉到组织架构及设计的相关问题。
二、京东的历次组织结构调整
2013年3月,京东调整了组织结构,从最初的职能化的体系结构改变为事业部的组织结构。第一个调整依据是按照客户调整组织结构。例如营销研发部的主要使命是把前端的网站、营销系统、零售系统、供应链系统和开放平台做好;硬件部门主要负责针对关于订单的流程,从配送管理到客服到售后的管理过程;数据部是负责整个系统的数据流。又如,企业制定了三大战略:移动战略、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战略。大数据为其他研发部提供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以及相关的工具,同时负责整个T具的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移动方面,客户端装机量已经突破6000万,也有非常多的创新。第二个调整依据是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扁平化更容易沟通,组织的效率也大大提升。
2014年,京东与腾讯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腾讯入股京东约15%的股权,并在后者上市时追加认购5%的股权。随即就在4月份,京东集团宣布调整组织结构,成立两个子集团公司、一个子公司和一个事业部,分别为京东商城集团、金融集团、拍拍网(子公司)和海外事业部,QQ网购平台与京东平台进行整合。刘强东担任京东集团CEO,京东发展战略部及京东研究院将划转至CFO体系,直接向集团CFO汇报;公共事务部、物流地产事业部、行政管理中心以及全国招标中心将直接向集团CHO汇报。这次组织结构调整的一大看点就是京东开始“对标”阿里巴巴,例如京东商城对应天猫,京东金融对应阿里金融,拍拍网对应淘宝而京东海外部门对应阿里国际。
2016年,京东宣布整合营销资源,设立营销平台体系,向商城CEO汇报,商城营销平台体系下设平台运营部、平台研发部、市场营销部、公共关系部、广告部和用户体验设计部。
2017年5月,京东实现全面盈利。京东宣布正式组建京东物流子集团,向全社会输出京东物流的专业能力,京东还成立了广告事业部,集团战略部,国际业务拓展部,重新设立集团CMO体系,全面负责京东集团整体包括商城、金融、保险、物流、京东云等业务在内的整合营销,以及集团整体的国内市场公关策略策划。
2018年12月,京东商城从此前三大事业群的架构划分为前中后台。而调整后的所有事业群以及各业务部的负责人,都将直接向京东商城轮值CEO汇报。
前台包括平台运营业务部、拼购业务部等部门,主要围绕B端和C端客户。
中台包括了新成立的三大事业群(C电子及消费品零售事业群、时尚居家平台事业群、生活服务事业群)以及研发部门和商城用户体验设计部,各业务部门的市场职能将进行集中管理,由商城市场部统一提供支持。
京东的后台部门主要为中前台提供保障和专业化支持。其中,京东将成立CEO办公室承担重大组织及业务变革的整体协调。
三、总结
从京东的组织结构调整历程来看,它的调整比较频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京东的发展是比较迅猛的,战略的变化是非常快速的,为了适应公司新的发展需要,为能与新的战略进行匹配,必须对组织结构进行快速而频繁的调整;另外这样快速的变化也反映出了京东高层特备是刘强东不墨守成规,锐意改革的精神和勇气。
推荐阅读: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