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对于每一个员工和每家企业都是极为敏感话题,企业有不想留的员工,员工有不得不放弃企业的苦衷,工作中各种不和谐因素积累到某个阶段,便爆发为“辞职”或者“辞退”,下面我们来看看几家知名外企是如何对待离职员工的。从这些名企的做法中,我们能够学到什么?悟出什么?
惠普公司——握手话别:陪送“嫁妆”
惠普(美国)公司有一家子公司,该公司对待跳槽的员工是:不指责、不强留,利索地放人,握手话别。一个离开惠普出去创业的人说:惠普每年要花不少钱用在人才培训上,有的人来惠普就是为了镀金,学了本事待价而沽。对此,公司的管理层认为,人家愿意来,说明惠普有很大吸引力;人家想走,强留也不会安心。再说,电脑业本来流动率就高,当初选进的人才不见得都符合惠普的要求。退一步说,一些优秀人才到外面去服务,也是惠普对社会的贡献,也符合惠普一贯坚持的“互胜”精神。
麦肯锡公司——建立名录:一网打尽
麦肯锡咨询公司有一本著名的“麦肯锡校友录”,即离职员工的花名册。他们将员工离职视为“毕业离校”,离职员工就是他们遍布各处的“校友”,其中不乏CEO、高级管理人员、教授和政治家。麦肯锡的管理者深知,随着这些离职咨询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他们将会成为其潜在客户,无疑会形成一大笔资源。麦肯锡一直投巨资用于培育其遍布各行业的“毕业生网络”,事实证明,这一独特的投资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回报。
贝恩公司——真心牵挂:人走心连
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专门设立了旧雇员关系管理主管,负责跟踪离职员工的职业生涯变化情况。为记录这些变化情况,公司还建有一个前雇员关系数据库,其中存有北美地区2000多名前雇员资料,不但包括他们职业生涯的变化信息,甚至还包括结婚生子之类的细节。Bain公司定期向那些曾在公司效力的前雇员发送内部通讯,邀请他们参加公司的聚会活动。如此感情投资,也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有效利用这些“跑了”的人力资源。
摩托罗拉——不计前嫌:好马回头
摩托罗拉非常重视好马的回头,为此有一套非常科学完备的“回聘”制度。首先“回聘”的目的是为了给拥有公司需要的工作知识和技能的前任员工提供工作机会,它的适用范围是所有那些主动提出辞职的前任公司常规雇员。为了鼓励“核心人才”的回槽,公司制定的相应的服务年限计算办法是:1.假如前雇员在6个月之内被重新聘用,他/她以前服务年限将累计计算,如果超过6个月,仅按照他/她以前服务年限提供奖励;如果员工6个月之内被重新聘用,且在辞职前已经是正式员工,可以免除试用期。2.如果前雇员超过6个月才被重新聘用,试用期按照新员工执行。
苹果公司:累了悔了那就回来!
苹果公司有项充满奇趣的人力资源制度——“离岗留职”:员工在辞职后的两年时间内,公司仍为其保留职位,尽管他们不会得到薪酬,但是如果后悔了当初的选择,可以随时返回苹果公司工作。返岗后,他们的职位不会受任何影响。这项制度是由乔布斯创造的。在这一点上,乔帮主绝对是个暖男。
乔布斯曾对此解释说:每一位员工都是公司的无价之宝,一旦被竞争对手挖走,不仅给公司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还可能带来威胁。况且,他们在其他公司的工作经历,不仅能够让他们从侧面加深对苹果公司的理解,还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工作。允许他们重返公司,不仅使公司多了位一流的科研人员,还削弱了竞争对手的力量,何乐而不为呢?
对这一观点,苹果现任CEO库克显然是接过了乔布斯的衣钵。库克认为,简单地以道德的眼光去审视员工的跳槽行为,将跳槽者列入黑名单,对于员工和公司而言都没什么好处。而宽容他们,给他们返岗的机会,也就是给苹果公司机会。怎么样,够酷吧?
Google——可以虐我多遍我仍视你初恋
2011年,Google推出了官方的离职员工网站GoogleAlumni,邀请前员工加入,赠送礼物,与在职员工一起分享生活,离职员工甚至可以分享自己在竞争对手公司的晋升情况,也可以对Google吐槽。
前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曾在微博中表示,Google的做法不但大度,而且是很好的公关手段,可能吸引一些前员工的回流。
推荐阅读: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