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五力模型
在企业战略管理的经典理论中,有一个“五力模型”,它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E·波特在上世纪80年代时所提出的一种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并可以借此来确定企业的战略。
波特认为:存在于产业中的竞争远不只在现有企业间进行,而是存在于五种竞争力量,即同行企业间的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替代产品的开发。
这五种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及盈利水平,从而决定着企业在产业中的竞争优势和最终盈利能力。
竞争激烈,意味着产业的总体盈利能力较低,导致许多企业纷纷退出该产业;相反,当竞争不激烈时,产业的总体盈利水平较高,这时会吸引大量的企业纷纷进入。
当然,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所面临的五种竞争力量的相对强弱情况会有所差异,因而其对于企业经营或盈利的相应影响也有所不同,每个企业都应认真细致地评价这些力量,有重点地分析其对于企业经营的不同作用。
下面我们将对五种力量逐项进行分析。
一、同行企业间的竞争
五种力量中的第一种是指产业内现有竞争者的数量及其能力。产业内竞争对手的数量越多,他们提供的同类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越多,公司间的竞争就越激烈。这时,供应商和买方无疑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将很大程度决定交易条件、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削减企业的利润。相反,当产业竞争激烈程度较低时,企业将有更大的权力制定交易条件和价格,以实现更高的销售和利润。
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行业潜在的进入者会威胁到行业内的企业。因此,企业需要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以减少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按照国内的说法,就是要修护城河。这种行业门槛可以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政府政策、超低的成本、快捷的销售渠道、成熟的技术等等。
如果行业涌入竞争者,现有企业的反应有:降价、增加产品特色或质量、强化促销、调整销售渠道、采取广告攻势等。
三、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一个行业的供应商越少,企业对供应商的依赖就越大。结果,供应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可以决定交易提交和价格,企业不得不提高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当供应商众多或竞争对手之间的转换成本较低时,企业无疑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并提高利润。
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当购买者数量少,购买量很大时,购买者都有更多的权力来谈判更低的价格,争取到更好的交易。
五、潜在替代产品的开发
潜在替代产品的开发会对现有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带来威胁,如果有接近的替代品,价格低,转换成本也低,客户很有可能选取选择替代品。五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利润,但企业必须不断监控五种力量的任何变化并调整其业务战略。
虽然五力模型很经典,但它有局限性。该理论基于的三个假设无疑是它局限性的来源。
这三个假定分别是:
(1)假定制定战略的人了解整个行业信息;
(2)同行企业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不存在合作关系;
(3)行业规模是固定的。
推荐阅读: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