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加班工资
春节7天假,有人在阖家团圆过假期,而有的人却不得不在加班,在负重前行。春节加班成为部分打工人过年的新常态。那么,2022年春节加班工资是如何计算的呢?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022年1月31日(星期一,除夕)至2月6日(星期日,初六)放假调休,共7天,1月29日(星期六)、1月30日(星期日)上班。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因此,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正月初一至初三(2月1日至3日)法定休假日上班,应当按照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加班工资计发基数的300%支付加班工资,不得以调休抵销;除夕(1月31日)、正月初四至初六(2月4日至2月6日)是休息日,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
另外,再说一个话题,春节期间单位安排加班,员工是否有说“不”的权利?如果因为拒绝加班而被单位处罚甚至开除,单位这样的做法是否合法?
“春节属于法定节假日,员工可以拒绝加班。”用人单位应当提前做好法定节假日的工作安排以及应急预案,《劳动合同法》第31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目前,我国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根据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春节安排员工加班,应当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不能强制员工加班,所以,员工有权说“不”。单位不得因员工拒绝加班而处罚甚至开除员工。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员工可以向各级工会或者劳动行政部门进行反映和投诉,或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虽说法律规定加班自愿,但打工人各种“身不由己”,如果因为拒绝加班而被某些领导“穿小鞋”,比如处罚甚至开除咋办,如何维权?
用人单位如果以员工拒绝加班为由而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是不符合法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属于违法解除。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也有权主张用人单位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陈启超介绍,如果真发生此类情况,员工可以向各级工会或者劳动行政部门进行反映和投诉,或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不过,虽有3倍加班工资“诱惑”,但不少朋友并不热情。究其原因,除了春节万家团圆的老传统,部分老板只爱“画饼”并不落实的实际情况,也加强了大家对加班的抗拒。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员工咋办?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落实春节假期加班待遇,安排员工加班而未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的,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
员工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予以维权:
第一,可以向工会反映要求予以解决。《劳动合同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劳动者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工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二,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本法的行为都有权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劳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第三,申请仲裁、提起诉讼。《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推荐阅读: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