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违反“工资保密制”被开除,公司的行为合法吗?

HRsee 2542 0

关键词: 工资保密制

有企业员工因为与同事在办公室交流工资,被公司知晓后,以违反“工资保密制”而被开除。虽然这名员工也获得了应有的经济补偿,可他还是无法理解公司这样的行为。那么公司的这种做法究竟合法吗?

因违反“工资保密制”被开除,公司的行为合法吗?

本文引用专业律师任战敏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让朋友们获得有益的帮助。

在司法实践中,因具体案情不同,各地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判决也不尽相同。我们通过以下两个判例来对比一下。

广东一名保安曾将涉及薪酬资料的图片发到工作群中,公司以违反薪酬保密制度为由,将其开除。此案被法院认定为违法解除。

上海一起劳动纠纷案中,大客户经理将涉及自己和同事的薪酬资料发送给同事,被公司以同样的理由开除。此案被法院认定为合法解除。

这两个类似案例,为何判决结果完全相反?

薪酬保密制度一般适用于工作成效难以具体量化考核的岗位、特殊待遇或者引入特殊人才的情况。

广东案件中的保安,岗位间薪酬差别不会太大。从情理和薪酬保密制度本意来讲,保障保安同工同酬的权利比限制其相互知悉薪酬更有价值。

而上海案中的大客户经理则属企业的核心员工,与同事间薪酬差距较大。

用人单位采用“密薪制”,是充分考虑保护员工隐私、防止员工相互攀比、减少员工冲突流失、便利企业管理等因素。

法律应在合理范围内给予尊重,订约双方也应当受此约束。

其实,如果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平等协商签订了相关协议,经民主程序制定了相关制度,“密薪制”本身并不违法。但在个人工资保密的同时,企业方应做到薪酬体系公开。

如果双方平等协商签订了相关协议,或经民主程序制定了相关制度,其合法性是可以肯定的。“密薪制”与“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等法律要求并无本质冲突,法律亦未禁止,本身并不违法。

“密薪制”并不代表完全保密,无可奉告,而是薪酬制度、等级、标准必须完全公开,让员工清楚公司的工资结构、自己的岗位等级以及岗位等级所对应的薪酬标准。

企业在实际管理中,可以对员工进行批评教育,但不要动辄就做出开除、扣工资等处罚,以至于违反《劳动法》,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精选集

推荐阅读:

公司规定薪酬保密,打听他人工资就可以开除吗?

公司为什么要实行工资保密制度?

工资保密引发的一起劳动纠纷案例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