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
年初,我们人力资源部门要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但有部分企业并没有重视这项工作,甚至有些HR也认为人资规划可有可无。但个人认为,企业中要想真正让人力资源管理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做出比较大的贡献,人力资源规划作为这一切的根基还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一家成熟、管理规范的企业一定会重视人力资源规划。下面文章内容就是来自猎聘人才官,希望分享的内容能让大家受益。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主题是“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分享下框架逻辑,包括如何设计框架、读懂框架背后的底层逻辑、如何撰写等。
一、人力资源规划筑基
筑基其实就是基础知识,只有了解基础知识,我们才能将事情做好。首先,我们要了解做这个事的意义是什么?
在人力资源这项工作上,CEO往往要求人力资源总监回答的五个问题:
1、我们现在有什么样的人员?有多少?人岗匹配情况如何?
2、哪些人对企业最为重要?
3、清除哪些多余的、不产生价值的人?
4、与竞争对手相比,我们还应如何调整人才战略?
5、我们的人才可以能支撑企业战略发展到什么时候?
从这些问题里,我们可以总结下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中的作用:
1、配合业务与组织发展的需要
2、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4、降低用人成本
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流程:
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展人力资源需求调查,这里包括两条路径,一条是评估本部门现有的人力资源;另一个是根据战略目标确定hr需求,从而进行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和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然后确定规划期各阶段供求计划,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举措,形成人力资源规划草案。
最后由主管副总对人力资源规划进行草案审核,由总经理及董事会完成审批。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锚”——战略澄清
明茨伯格曾经说过“战略是计划,计谋,模式,定位,观念”,这其实就是在说战略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我们在哪,我们要去哪,如何去?”
说的通俗一些,战略就是方向,我们要想找到方向,就要进行战略解码。什么是战略解码?举个例子,美团的战略非常宏大,但是作为外卖小哥,他需要懂战略吗?现在很多企业都会做战略宣贯,告诉员工工作方向,努力工作,但实际上宣贯之后效果并不好,很多员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他只关心自己是否能够升职加薪以及学到什么技能本事,至于战略,他会觉得和自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所以我们在宣贯的时候要思考什么层次的员工需要宣贯,这就需要战略解码,将天上的战略接到地上来,在这个过程中拆解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示意图,公司级的KPI以及GS(go setting:重点工作)都在这里,在解码过程中是需要工具的,具体包括KRA、BSC、BLM、DOAM、OGSM等。
以BSC举例:平衡积分卡
我们运用平衡积分卡拆解下财务的目标,财务的目标就是赚钱。我们从客户端、流程端以及学习与成长端进行拆解。
客户端:只有做让客户觉得有价值的事情,客户才会给我们钱,财务上才会有盈利,这往往需要12-24个月才会反映在财务上。
流程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我们在流程做哪些改进,如果客户不够,我们可以把客户的开发流程加大;如果客户满意度不好,我们可以重新提炼产品。这往往需要6-12个月会反映在财务上。
学习与成长端:企业经营过程中,客户不断有新的需求,比如客户说我们明天要降低10%的成本,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想自己如何重新设计去降低成本,采购如何同供应商谈价,这些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为了满足长期的成功,我们需要学习和创新。这往往需要24-48个月会反映在财务上。
平衡计分卡的无形化展示其实就是战略地图,我们举一个医疗行业的案例。
医疗行业的财务层面目标往往是医药服务费,包括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临时细胞毒、全静脉营养液。梳理一下他的客户端,主要包括省健康委员会验收、医护满意度、员工满意度,这些客户支撑刚才的指标。
而医疗行业的流程包括环境整理改善、工作流程、工作制度更新、建立新的质控体系等。学习与提升包括人员绩效提升、个人职业发展、事业得到行业认可等。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出发点”——人力资源盘点
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我们要将自己的人力资源盘点清楚。
盘点总共分为两类,一个叫组织盘点(岗位匹配度、关键岗位),一个叫人才盘点(高潜员工、骨干员工、继任者)。
关于人才盘点,哪些数据值得一盘?
员工结构情况:学历、职称、级别、岗位经验、考勤、流失、保留、提拔、轮岗等。
员工自然情况:性别、年龄段、资历、薪酬等。
员工能力情况:主观能力判断、客观能力模型评价等。
员工绩效情况:目前绩效、年度绩效、历史绩效变化、对标绩效等。
组织效能情况:人均产值、利润、平效;每元工资利润、岗位成本;历史成本变化等。
这些数据到底应该盘哪一些,需要结合企业特性和企业需求。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人力资源需求调查
刚才我们快速的过了一下人才盘点,接下来我们进入人才规划的重点人才需求调查,通常来讲,我们会发一张空表,让部门负责人去填写,该表参照下图。
收到填好的表之后,HR需要评估需求合理性,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招聘数量预测:招聘需求人数=人员需求总数-当期人数+离职人数+晋升/降级人数
编制总量预测:编制总数(headcount)=当期编制+新增/减少编制
定性预测方法:管理人员判断法、德尔菲法(专家合议)、经验预测法
定量预测:模型法、回归分析法、定员法、现状规划法
HR初审的4+2原则
明晰部门或业务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
发展期,因为业务扩增,人员多一点不用太担心;
成熟期,人员配置要基于业务需求;
衰退期,要结合业务和财务状况。
组织战略导向
思考倾斜部门是否可以多给他一些人选。
业务类型:线性、非线性,不同业务需要增加的员工数量不同。
解释合理性:属于内部沟通。
除了这四个原则,还有两个外部原则:对标同行业竞对、可比较分子公司;注意至少两级领导签字。
更多HR六大模块知识推荐阅读: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