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目标管理案例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 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目标管理方法提出来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最先采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其后,在美国、西欧、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迅速推广,被公认为是一种加强计划管理的先进科学管理方法。中国80年代初开始在企业中推广,采取的干部任期目标制、企业层层承包等,都是目标管理方法的具体运用。国内企业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且看下面的案例及分析——目标管理带来的问题。
【案例背景】
国内一家制药公司,决定在整个公司内实施目标管理。事实上他们之前在为销售部门制定奖金制度时已经用了这种方法。公司通过对比实际销售额与目标销售额,支付给销售人员相应的奖金。这样销售人员的实际收入就由基本工资和一定比例的个人销售浮动奖金两部分所组成。
实行该项制度之后,销售大幅度提上去了,但是生产部门却叫苦不迭,原因是由于人手、设备、技术等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他们很难及时完成交货计划。销售部就经常抱怨生产部不能按时交货。制药公司总经理和高级管理层决定为所有部门和包括经理以及关键员工都来设置相应的目标。为此,制药公司还在企业内推行业绩评估制度。其中生产部门的目标包括按时交货和库存成本两个部分。
公司HR在专家的指导下很快就设计出了一套业绩评估制度,并对公司现有的薪酬结构和奖金制度进行了修订。该业绩评估制度与公司年度目标的实现程度密切相连。各个部门还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组织目标设定的讨论以及绩效回顾流程等等。
公司总经理满心欢喜的期待着各项业务能够得到很快的发展。
然而结果却是出人意料,业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滑了。部门间的矛盾加剧,尤其是销售部和生产部。生产部埋怨销售部销售预测准确性太差,而销售部埋怨生产部无法按时交货。每个部门都指责其他部门的问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下降,利润也在下滑。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的中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实施了目标管理没有提高业绩反而导致了企业内耗加剧和利润下降呢?hr人力资源案例网经过仔细分析总结出几个基本问题:
1.该企业设定的目标不全面,不系统。每个部门只专注于对自己非常重要的几个目标;
2.通过案例描述,发现这家公司的传统是一年进行一次绩效评估,年初目标一旦定下来就不能再改变。所以即使他们发觉有些目标有问题,他们也不会进行及时的修改;
3.各部门的目标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只是和组织内上下级之间有联系;
5.这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目标不符合公司的战略。原来的目标只关注销售额和按时交货,但是战略最重要的几个关键面没有得到特别体现。比如说利润,比如说客户满意度等等。
推荐阅读: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