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根植于每个公司的目标中,组织结构里,以及公司对待员工、客户和当地社区的态度上。因此,企业文化是决定公司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司的行为能反映出它的企业文化,我们将为大家分析一下宜家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案例。
宜家简介
宜家公司于1943年诞生于瑞典,其创始人是已故的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宜家公司虽然说是一家瑞典企业,可是它的总部却位于荷兰的西部城市——莱顿(Leiden)。作为全球最大的跨国家具生产与零售企业,宜家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四百多家门店,员工超过了19万人。2016年宜家收入达到了409亿美元。宜家与华为一样,是一家非上市企业,坎普拉德一直都想避免公司被人收购。
宜家于1998年在中国北京开设了第一家商场,目前已经在全国20个城市开设了25个商场。
愿景与经营理念
宜家的愿景是“为大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经营理念是“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坎普拉德就曾经说过:设计一张价值1000美元的办公桌对于家具设计师来说非常容易,但实际上只用花费50美元就能设计一个功能齐全且价格优惠的办公桌,并且还能做到最好。 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是越昂贵越好,这样只能是代表着平庸。
非正式
作为一家瑞典企业,宜家的企业文化来源于瑞典文化。在宜家,所处可见的就是一种“非正式”的企业文化和工作作风。随着宜家进入到全球市场,这种文化可能与当地的文化产生一定的冲突。比如说在宜家德国,德国人会吐槽其瑞典同事会在香烟盒的背面来记事情;再比如在宜家美国,只有少数几个高管拥有名片。宜家采取的这种“非正式”实际上是想给予员工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对自己负责”,宜家的员工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负责。每年,员工们都要提前准备好自己的年度工作计划,列出要做的事情,然后再与主管进行讨论。
成本主义
成本主义是宜家公司文化的另一个鲜明特征。虽然曾经荣列《商业周刊》评出的全球首富,坎普拉德70多岁高龄的时候坐飞机仍然选择经济舱。在宜家,成本概念深入经营方式、产品生产等各个方面。比如,大部分家居产品都需要顾客手工组装以节省成本,顾客要自行开车运送家具,等等。宜家的这种风格吸引了同样有“成本主义”情结的人。在宜家,即使是管理层员工,也鲜有开奔驰车、宝马车,穿着昂贵服装上班的。
平等
宜家通过平等的氛围、人性化的管理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来留住人才。宜家主张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和官僚制度。宜家公司的总部是一座平房,地下有一个多功能停车场。在这里,所有的同事都穿着T恤和牛仔裤,办公室都是敞开的。在这种氛围中,分不出谁是经理,谁是普通员工。坎普拉德痛恨任何形式的等级制度。巡视商店时,他鼓励大家直呼其名,以示他和大家是平等的。在宜家,经理对员工不称“员工”而称“同事(co-worker)”,以体现“宜家人人都是重要的”平等理念。
案例分析
从宜家的企业文化案例中,我们反复都可以看到一个名字的出现,那就是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有人认为正是坎普拉德的个人风格孕育了宜家的企业文化。这种现象在国内也是屡见不鲜,我们把它称之为老板文化。不管是老板文化还是企业文化,判断它是否优秀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能否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宜家的发展壮大正是得益于它的企业文化,从这一点来看,宜家的这种“老板文化”目前是成功的。
推荐阅读: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