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会威胁你的饭碗吗?

HRsee 4457 0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一词,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出现在报纸媒体中,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就一直从事该方面领域的研究。当然,我们国家自然不会甘居落后,正在奋力追赶。但最近几年,人工智能一词变得异常火爆,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妇孺稚童,弄得人尽皆知。为什么?因为,人工智能(AI)已经从实验室里走了出来,迈入了人类的生活领域,你想不接触它都已是不可能了!

就拿发生在身边的例子来讲。小编的母亲,原本和现在时代的发展严重脱节(老人比较固执,习惯建立之后就不想发生变化)。她不会用银行卡取钱,不会玩电脑,不会网购,不会打字,智能手机好说歹说是去年才配的,目前为止,微信用得非常不熟练,不会发语音,不会扫二维码,更别提用支付宝什么的……可她突然有一天,跟我说要买一台扫地机器人,因为她去同事家看到有一台,觉得做卫生很方便。

除了扫地机器人外,还有什么智能音箱、智能手环、智能马桶、智能床垫、智能灯、智能电视等等,都开始进入到寻常百姓的家里。反正只要在原有产品前面加上“智能”两个字就OK了。

人工智能(AI)会威胁你的饭碗吗?

这是生活上的影响,但是人工智能对人们的影响更大的是对就业饭碗的影响。人工智能大面积的应用,一些原有的机械性、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岗位很有可能就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微软全球副总裁、前Google全球副总裁、现创新工场董事长、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撰文《未来十年消失概率最小的十种职业,你安全吗?》。李开复在文章中列举了未来10~15年内,因人工智能的冲击对365种工作产生替代从而导致它们消失的概率的排名。第一名,消失概率最小的就是人工智能科学家,概率只有0.1%;最后一名,消失概率最大的是电话销售员,概率达到了98.3%。

365种工作消失概率

同时,李开复在文章中认为未来工作岗位对人所需要的技能越高,对与别人进行互动要求越多,这样的岗位就越安全。因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水平目前还不能达到创意地跨领域思考或其他一些需要复杂策略地工作,也不能自然地与人类互动,肢体动作也不像人类那么灵巧。因此,他讲工作安全的角度分成了两个维度,一个是强社交,一个是高技能(创意、决策)。

体力劳动

认知劳动

看到上面这个图,觉得李开复先生在抗癌方面确实值得人们钦佩之外,对人工职能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简介。但唯一让小编感动困惑的就是他把门房这个工作划到了安全区域,因为门房具备了“强社交”的属性。这个小编确实无法理解,也许小编应该多去一些企业单位,去了解它们那里的门房岗位,看看他们是如何和人们进行“强社交”的。

上述还只是研究学者的一些观点,是否能变成现实还有一定的未知。但是,如果企业负责人说出来的一些观点和未来的打算,就能让人彻彻底底地感觉到了人工智能的威胁。

最近,在西班牙举办的世界零售大会上,京东董事长刘强东提出:未来京东,百分之百无人化运营,未来的京东将是一家自动化运营的公司;充分利用AI技术可以减少人们的工作时长,未来一天只要工作两三个小时;十年内,京东员工将从现在的16万减少到8万。

未来京东,百分之百无人化运营

这样一来,很多人都会坐立不安了。面对AI 的挑战,个人应该怎么办?小编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为自己的将来设计一下:

一、学习。个人通过持之以恒地学习来掌握多方面的技能,注意,技能不要太单一了,一定要跨领域,跨专业。就像网上调侃的段子“现在得妈妈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斗得过小三,打得了流氓,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挣得了学费,付得了消费。”这样的妈妈会“下岗吗”?

二、根据李开复的观点,除了技能多,能出创意,能做决策之外,还有就是需要和人们有很多的互动。也就是说未来一段时间,比较安全的工作应该是那些能对人们的言行和未来产生影响的。因此,我们定职业规划或者是找工作时,不妨把这些岗位作为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精选集

推荐阅读:

亚马逊大裁员,AI面试官登场!

人工智能(AI)会取代HR吗?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