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考勤管理
我国古代对于官吏的各种管理制度是非常完善的,其中的考勤管理就开始地比较早。在这历史的长河之中也发生过一些“有趣”的事情。
1、清朝早期的皇帝都比较勤勉,对于官员的管理非常严格。曾经一名京城的翰林修撰因连日缺勤,便被奉旨革职留任八年之久,错过了多次外放办差,享受地方孝敬的机会。而到了清朝的中后期,管理就开始变得松懈起来,虽然朝廷还专门设立了一个衙门“画到簿”来专司官员考勤,但只是让官员们画押签到,却不反映出迟到、早退的情况,因此一些官员钻空子,“点卯应名”,“画到溜号”,然后马上就溜回了家中,开启了清朝的“在家办公”模式。
2、明朝魏忠贤魏忠贤当权时,紫禁城不准点路灯,还禁止官员骑马坐轿,冬天天亮晚,路上又黑灯瞎火,结果是百官“戊夜趋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审视不辨”,于是“追尾”之事经常发生。一天,一名住得离宫较远的官员可能起晚了一点,因怕“朝会”迟到屁股上要挨板子,他一路摸黑小跑前进,加之当天早上下大雨、路又滑,慌乱中没辨清方向,竟失足御河,命丧九泉。
3、北宋官员沈括的代表作《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北宋的三馆密阁有考勤制度规定,每天晚上都要有校勘官来值夜班,如果有事不能来,称为豁宿,但豁宿不能超过四次。凡是豁宿的,馆阁官员都在值班簿上根据成例写下“腹肚不安,免宿”,就是拉肚子,来不了了。最后,厚厚一本值班簿上记录的豁宿理由全是腹肚不安,于是人们把这本值班簿戏称为“害肚历”。
推荐阅读: